大家好我係Ray Ma 上次我哋已經對S25 Edge做咗詳細評測 不過仲有一樣嘢未試過 就係大螢幕 今次我哋會一次過比較曬成個S25系列 包括S25S25 Plus同埋S25 Ultra 重點會放喺呢部大機S25 Plus 都係6.7吋螢幕 仲有更大嘅6.9吋S25 Ultra 用到而家都已經有一段時間 大家還是覺得它像半臺S25 Ultra 但數據上其實不是這樣 S25 Plus 7.3毫米 Ultra 8.2毫米
Edge 5.8毫米 但拿上手感覺真的輕薄很多 所以S25 Edge的確又輕又薄 這次我們會盡量不重複 但外觀設計上還是可以細比一下 這次S25 Edge跟S25 Plus一樣都是6.7吋 但其實用料已經達到S25 Ultra的等級 機身中框手感和實際材質 都是用上S25 Ultra的鈦合金 除了手感更堅固細緻之外 最重要是還能提升機身的耐用度 和抗跌能力 S25 Edge 表面則配備Gorilla Glass Ceramic II 抗刮抗跌表現接近S25 Ultra的Gorilla Glass Armour 比起原本的Gorilla Glass Victus II明顯升級 但如果你平時會用手機殼或貼玻璃貼其實這些都不是大問題 這次我特別留意了它的螢幕面板 S25 Edge 的曲線設計和其他 S25 系列很不一樣 S25 和 S25 Plus 的圓角會比較大 應該還會再圓潤一點 S25 Ultra 則是更偏向方正 它的邊角只有很小的弧度 S25 Edge 則介於兩款之間比 Ultra 稍微圓一點 但又沒 S25 Plus 那麼大圓角 我自己最喜歡 S25 Ultra 這種方正設計 我也在想這麼薄的機身再加上方正邊角會是什麼感覺 拿在手上手感還是很重要 所以這個看法應該是他們用了一陣子後的感受 還有其他硬體和插槽 電源鍵和音量鍵在這麼薄的機身上手感跟回饋怎樣 這種測試我們很少做 不過這類手機也不常見 我們來看看這麼薄的機身有沒有犧牲按鍵或喇叭 聲音怎樣 先來S25 Edge 換25 Plus 來看S25 Ultra 機身變薄但按鍵都保留住 手感也沒變 喇叭方面最薄的S25 Edge都有雙喇叭 這算基本規格啦 我們先試S25 Ultra這最高階的 我們也有S25 Edge S25 Plus就是標準6.7吋螢幕 最後這部比較細6.2吋看看表現如何 S25 Plus跟S25 Edge都很接近 S25 Edge的音量和低音感都比S25 Ultra稍弱一點 但如果要很仔細比較的話 我覺得S25 Ultra的音量和低音都稍微多一點 其實S25 Edge的雙喇叭在市面上也算是高階配置 反而它的大螢幕窄邊框和超薄機身 拿起來的手感明顯比較輕盈 機底USB-C雙喇叭和雙卡雙待的SIM卡槽 其實整個S25系列都有這些規格 而且IP68防塵防水和超聲波螢幕指紋解鎖S25系列也都有 機身雖然更薄但這些硬體一樣沒少 聊了這麼久還有個重點要提 就是它的重量 S25 Edge這臺機其實蠻特別的 有6.7吋大螢幕卻只有163克 其實跟S25小機6.2吋那個重量差不多
S25 Plus是190克不到200克算輕 Ultra就重達218克 這樣比下來 它就是頂級旗艦機的尺寸 這種配置我們以前比較少見 我印象中旗艦機很少有這種體驗 那主要差別在哪裡呢 尤其是睡前滑手機舉高手機的時候 單手用只有大約160克 明顯比那些兩百多克的手機輕很多 接下來應該跟大家一樣 最讓人好奇的就是相機 這次S25 Edge用上兩億像素主鏡頭 不過它沒有像S25 Plus那樣的三倍長焦一千萬像素鏡頭 那S25 Edge和S25 Plus的變焦到底哪個比較強 所以最推薦的還是S25 Ultra這就是我們的參考機 這裡我們也可以順便看一下S25 Edge的相機介面 它支援兩億像素的全像素輸出 變焦時則會降至一千二百萬像素 其實就是可以拍到一千二百萬像素 而且在兩倍和四倍時都是無損變焦 我們上次詳細測試時也驗證過這點 兩倍變焦時細節比一倍多了 到了四倍細節又比兩倍明顯提升一級 不過四倍以上到十倍就是數碼變焦了 S25 Edge 配備咗主鏡同超廣角鏡頭 呢點我哋冇得揀 不過我實測佢個兩億像素主鏡頭 做到四倍無損感光元件變焦 比我想像中好用 唯一問題係遠焦可唔可以贏到25 Plus 今次我哋會測自然生態依家就睇緊 一陣仲會試市區建築同路牌文字 字體同建築有少少AI幫手 但自然生態先至最考驗遠焦鏡頭嘅實力 AI參與得沒那麼多 兩倍這組蠻值得看看 因為S25 Ultra和Plus都還沒切到三倍遠攝鏡頭 都是主鏡頭用in-sensor無損變焦 都是1200萬像素輸出 比我想像的還接近 Plus的五千萬像素主鏡頭也追得上S25 Edge和Ultra Ultra和Plus的四倍變焦其實是用三倍光學變焦鏡頭 Edge則是用主鏡頭的四倍in-sensor無損變焦 實際差距是不是比想像中小 其實Ultra在10倍時只是用5倍光學變焦鏡頭 Plus就是用3倍遠攝鏡再加數碼變焦 這樣在這個場景就能拍到自然生態 Edge跟Plus其實差不多 Ultra會再銳利一點 但其實差距沒很大 不過高倍變焦時分別會比較明顯 但在2倍和4倍時就比較有趣 4倍時Edge反而比Plus和Ultra更好 其實主要是靠這個算法的加持 可能是2億像素的超清主鏡頭 表現真係有料到 日光下10倍放大其實分別唔大 S25 Edge同25 Plus水準好接近 2億像素主鏡頭好似已經可以代替3倍光學變焦 最後結論會再用多一組相去驗證 超廣角鏡分別唔大就唔詳細睇相 1倍都係分別唔大都唔詳細睇 到4倍呢個就值得睇下 Ultra同Plus就係用3倍遠攝鏡嘅數碼變焦 其實Edge的畫面反而更清晰 清晰度高一點 不過在10倍變焦時S25 Edge的細節其實沒比4倍多 但其實它和S25 Plus的表現差不多 我們再來試試20倍變焦 然後在S25 Edge上再數位放大 還是可以看到25 Plus和25 Edge水準差不多 至於25 Ultra20倍變焦還是Ultra 白天光線充足時我們基本上認同S25 Edge這顆鏡頭 它的遠攝能力和S25 Plus差不多甚至還好一點 會唔會真係全靠AI幫手呢 但講到鏡頭真正實力最後夜拍時 今次我哋就認住對面天橋嗰塊指示牌 直接拉到4倍今次再試下10倍 S25 Ultra 5倍光學變焦出嚟真係最實淨 不過S25 Edge主鏡頭嗰兩億像素反而有驚喜 甚至反勝S25 Plus 之後就有一張唔係高光位嘅相 反而係影建築陰影位 都係用超廣角主鏡頭 2倍變焦下各款手機差距不算明顯 不如直接看看4倍變焦的表現 這些都是用S25 Edge主鏡頭在4倍變焦下拍的 S25 Edge在這方面反而贏過S25 Plus和Ultra的3倍望遠鏡頭 去到10倍變焦時S25 Edge的表現其實也差不多追上S25 Plus 有時甚至還會好一點 主要都是靠雜訊處理加上AI演算法的幫忙 成品照片會更乾淨也更清晰 以我自己的使用感受來說 S25 Ultra的確也陪我去過好幾場演唱會 其實佢真係堪稱演唱會必備神器 但平時喺市區或者日常拍人像 或者影風景市區啲景 我多數都用超廣角或者主鏡 變焦嚟講去到5至10倍都差唔多盡頭 因為再高倍都只係影到遠處啲細字 如果想影到成棟樓或者有構圖嘅風景 其實10倍已經好夠用 大約1至10倍呢個範圍 反而S25 Edge就可以做到 效果比我原本預期更好 最後我們比較了20倍低光夜景拍攝 S25 Edge都是用10倍放大 放到20倍還是能看到S25 Edge細節 細節還是很清楚 跟S25 Plus幾乎沒差 S25 Ultra連遠處的文字都看得到 這次S25 Edge的變焦真的很強 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拍了很多測試照 這次主要測試了4倍變焦 其實已經追得上S25 Plus同Ultra 3倍鏡頭甚至會好少少 至於10倍以上嘅變焦 Ultra依然係最勁 Edge同Plus就差唔多 幾乎一樣甚至有啲更好 OK除咗遠攝之外 今次我哋都會睇埋人像模式 影人像S25 Edge都係用主鏡頭 仲有兩倍無損變焦 其實50mm這焦段我自己都常用 也是大家日常最常會用到的焦段 但其實S25 Edge 頭髮絲每一條都可以運算到 我都覺得很好奇也很有趣 因為它其實離手機比較遠 但拍攝時間很短 但對焦還是很準確 連側邊輪廓也拍得到 而S25 Ultra就有1倍2倍3倍的遠攝鏡 5倍光學變焦鏡頭都有支援人像模式 25 Plus其實就等於123 3倍光學變焦鏡頭可以拉到5倍數碼變焦 用長焦人像模式壓縮感會更明顯 會有一點電影感的效果 不過我平時自拍還是用主鏡頭最多 要不就用2倍鏡頭 至於人像邊緣運算 我特地選了頭髮和眼鏡邊框比較複雜的位置來測試 不論是在樹林還是城市建築旁 它的邊緣運算在各個焦段都適用 包括1倍和2倍 還有S25 Plus和Ultra的3倍或5倍 其實效果都很理想 這束頭髮的邊緣 每根頭髮都能清楚分離出來 現在我們比較的是 S25 Edge的2倍人像模式 S25 Plus和Ultra則有5倍人像模式 S25 Ultra的5倍光學變焦鏡 還有5倍人像模式 哇連每根頭髮都超級銳利 S25 Edge 的1倍和2倍人像模式 還有S25 Plus和S25 Ultra 其實各焦段主要都靠Samsung 現在的相機ISP和人像AI運算 連眼鏡邊框都能精準分辨 頭髮也能一絲不漏地處理 效果又自然又銳利 在手機裡絕對是頂尖水準 這部分的邊緣運算準確度表現 S25 Edge 的超廣角鏡有1200萬像素 也支援超微距拍攝 Ultra 則用上全新 5000 萬像素超廣角鏡 同樣支援超微距拍攝 反而 S25 和 S25 Plus 主鏡頭是 5000 萬像素 還有 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 但這兩款的超廣角鏡不支援超微距 以我個人來說超廣角鏡 主要是拍一些感覺照 或者拍拍城市風景 三臺機的差別比想像的小 所以我們也沒特別花時間慢慢拍 但真的一點差別都沒有嗎 也沒有到完全一樣啦 三臺機的色彩亮度還有動態範圍 其實高光的控制和陰影細節都很接近 唯一有差的應該就只有夜拍 雖然這臺S25 Edge也是1200萬像素超廣角 其實它的表現已經很接近25 Ultra 在超廣角鏡頭的效果上 在雜訊抑制和銳利度方面 在低光拍攝的情況下 25 Edge的雜訊控制比25 Plus更優異 其他拍攝功能方面 S25 EdgeS25 Ultra和25 Plus功能基本一致 它們都支援Galaxy Log拍攝 主鏡頭和超廣角鏡頭都支援4K 120錄影 還新增了Colour Presets的色彩濾鏡功能 它內建了很多預設色調 這些色調都可以在拍照前選擇 還能調整飽和度對比度和色溫 也可以加入顆粒感 所以你在拍照前就能先設定好想要的效果 你也可以在網路上找或把自己拍的膠片照片掃描出來 還能用自己的照片自製濾鏡 拍照前還可以進一步微調 S25的相機功能跟25系列都是一樣的 有兩個地方是大家最關注也是最大不同 外觀手感和相機我們都仔細看過了 接下來要看效能和續航測試 這次總共有三款算上特別版就是四款 整個S25系列都搭載Snapdragon 8 Elite 採用的是超頻版Snapdragon 8 Elite 最薄的Edge版本也配備兩個大核心和六個小核心 全系列都是八核心滿血版頻率也一致 最重要還是實際表現 我們先看CPU多核心分數 這個測試能看到處理器的極限效能 簡單講表現都差唔多 S25系列各款都差唔多 至於打機持久力就用3DMark Wild Life Unlimited壓力測試 這個測試要跑20分鐘 先睇最高效能輸出 由圖表見到S25 Edge反而係最高分 講返穩定度即係20分鐘後嘅表現 即係最後同第一次跑分差幾多 S25 Ultra穩定度最高 反而S25 Edge比S25同S25 Plus表現更好 其實現在我們要做一個一小時的高強度效能壓力測試 跑四輪Antutu Benchmark每次大約十五分鐘 連續四次剛好一小時 因為這個測試比較全面 就算你用手機做AI運算剪片或修圖 這個測試就更有代表性 S25 Edge整體表現很平穩 穩定度也超過九成 也就是說你用一個小時 它基本上沒什麼降頻或變慢 S25 Edge反而比S25 Plus和S25更出色 因為它的穩定性也更高 能超過75%以上 其實S8 Elite相比上一代S8 Gen 3 提升超過40% 換句話說它在最低效能輸出時 其實已經比上一代的最高峯值還高 而且是在這麼輕薄的Edge機身上實現 最後這應該是你們最關心的 電池續航力方面 S25細機用6.2吋機身 用返4000 mAh電池 S25 Plus就有4900 mAh S25 Ultra就標配5000 mAh 今次S25 Edge係3900 mAh 但其實重點都係睇電控 今代S8 Elite就用3nm製程 加埋臺積電成熟嘅處理器 一半螢幕亮度播YouTube一個鐘 睇Facebook一個鐘 最後還玩了一小時Leak of Vagance Valtryek 我們的電池測試有一小時是只用來看片 還有一小時是像平常那樣滑IG 偶爾滑滑螢幕切換一下看Facebook 最後一小時就是一直打遊戲 實際電池續航力 我們測試下來這些結果其實都是物理定律 電池容量越大續航力就越長 所以如果你是重度用戶常常打遊戲 S25 Ultra本身也有更好的散熱系統 另外選大電池都係個好選擇 不過S25 Edge就真係夠輕又夠薄 手感都幾新鮮 所以電池就要取捨一下 但係我自己只會考慮一樣嘢 就係依家有Samsung AI幫手 加上S8 Elite呢代3nm製程 係咪真係可以減低耗電 令到一日都夠電用呢 其實S25 Edge個電池 如果只用來看片或刷IG這類輕度使用 電量大約可以撐16個小時 這是根據我們的電池測試換算出來的 即是說剩下的8小時剛好是你睡覺的時間 如果你平時不太打機 基本上由早滑到晚都冇問題 當然你都會拍照或者做其他事啦 如果用嚟打機 大約可以用5至6個鐘 如果你IG睇片打機都有用嘅話 亮屏可以用到10個小時 所以我認為S25 Ultra 散熱表現更好電池容量也更大 很適合常打遊戲的人 S25 Edge就比較適合不常玩遊戲的人 或者適合用量少而且想要輕薄的用家 拿上手的感覺真的很新鮮 平時用WhatsApp或看YouTube影片 其實可以撐到16個小時 頂多偶爾拍照或玩一下遊戲 有小小折扣 為咗影片完整 我哋照例睇下Galaxy AI有咩功能 Google Gemini AI嘅功能 係Android系統嘅一部分 香港就要用VPN OK呢度可以自定 可以加返自己影嘅相 或者即刻開相機影相 其實佢有文字閱讀能力 還有翻譯跟整合功能 全部都整合在一起 幫我把這本小冊子翻成繁體中文 再把內容整合成摘要 這本小冊子主要是介紹不同景點 原本是英文版 其他語言其實也都可以用 它真的會把剛才小冊子裡 所有細節都翻得很準確 轉成了廣東話 幫我把每個景點都整合做個摘要 這個是根據剛才的答案做的 因為它有記憶功能可以幫每個景點做精選 幫我把答案存去 Google Keynote Google Gemini 暫時仲未支援廣東話 但我哋可以用 Samsung Keyboard 嘅廣東話語音輸入 其實都做到差唔多效果 原本成篇文只係一張圖上面啲細字 而家就變咗一篇整理好嘅文章 咁我哋就可以喺電腦上後製再睇返 呢個都好常用我喺 Instagram 都成日用 有時見到啲創作者冇標明張相或者片係邊度拍 長按電源鍵選『詢問螢幕』 再問佢 呢度係邊 而家係截圖所以佢可以讀到畫面入面啲嘢 見到啦我用廣東話問佢就會用繁中答我 今晚七點到九點銅鑼灣有咩戲上 OK呢度有幾間戲院同埋時間 再問多句 這幾家戲院附近有沒有好吃的西班牙餐廳 有啊其實剛剛找電影時就看到這兩個功能了 它可以即時上網查資料 找餐廳時還能直接連結 Google Maps 我們再來試試它的極限 幫我把剛才的電影資訊和餐廳地址整理一下 然後用 WhatsApp 把這個答案發給 TacoBB 好這就是 Gemini AI 整合出來的答案 接著再連接 WhatsApp直接發送就行 這次還新增了一個功能比較偏向實驗性質 我們可以先帶大家看看 現在Gemini Live已經能辨識整個畫面 而且可以在開啟相機時使用 接著來看Galaxy AI的功能 首先是Call Assist最重要的就是Live Translate 能即時把我們說的廣東話翻譯成對方的語言 然後再把對方的語言翻譯成我們聽得懂的語言 Transcript Assist可以把剛才的錄音轉成文字 還能把文字進行整合和摘要 它會自動偵測我在說廣東話 他已經把內容翻譯成繁體中文了 之後再做整合和摘要 其實口譯器就是用來即時翻譯語音的工具 它能把我們說的話即時翻譯成對方的語言 還有Writing Assist這個功能跟Samsung自家的鍵盤結合 我們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語言輸入 系統會即時翻譯成對方的語言 然後可以直接把翻譯後的內容發送出去 Google Translate其實也能做到 但這個用起來更方便馬上就能完成 這次全新的Galaxy AI 新增了自動生成文章的功能 選好格式後再選擇語氣 然後輸入一句指令 就能自動產生短文 Note Assist這項功能 可以將長篇文章 一次全選內容 再自動整理重點 現在可以選擇簡短或詳細摘要 其實重點係文章整合 我哋喺Browsing Assist用Samsung原生瀏覽器 我哋都有一鍵整合摘要 而家有簡短版同埋新加嘅長版摘要 佢仲識自動翻譯 再幫你整合摘要同埋讀出嚟 你可以去外語網站 翻譯成廣東話或者英文 之後再整合摘要同埋讀出嚟都得 Hello AI Select 呢啲都係今次S25新增嘅功能 而家佢有畫面識別能力 佢會喺唔同畫面估我哋最想圈出咩內容 仲可以對應內容做唔同AI操作 圈住一個地址嘅時候 佢可以儲存文字或者直接喺Google Maps搵返呢個地址 圈住一張圖嘅時候 佢會帶我哋去Drawing Assist嗰個AI功能 佢會用AI幫張圖變做另一種畫風 用文字描述都可以生成新圖像 還可以把一張圖換成不同畫風 人像也行 那我就用自己一張照片來試 再用AI幫我變成AI風格 還有Photo Assist功能 它的Object Eraser AI生成 明顯比上一代S24好很多 呈現出來的效果和質感 還有邊緣運算的準確度也大幅提升 這裡椅子的排列也很整齊 完全看不出我有修過圖 這張應該你會經常用到 就是把畫面裡的其他人移除 這次除了圈選其實還可以直接點你想移除的東西 它會自動幫你圈出來 連這個人也能偵測到 Samsung這個AI真的可以完美還原地板 連原本的光線反射都還原出來 這種情況很常見就是有東西擋住我們要拍的建築 效果很自然跟原本一樣 看起來完全沒修過圖 最後這個臉部生成都算突破極限 我們來圈出這個遮住我半邊臉的玩偶 還有這邊看不看得到我有隻手在這裡 來看看它怎麼處理我的手 不錯耶手指真的有五隻 還有我的臉也還原得很好 它把眼鏡都遮住了 這裡看起來真的很真 總結這次的電池續航 相機拍攝和效能表現 功能和效能都比不上Ultra 但實際操作上 那這臺機到底適合哪類用家 我覺得未必適合追求頂規硬體的人 反而適合重視機身工藝的人 像是鈦合金邊框手感 追求高級感或旗艦機那種質感 以前只有Ultra才有 因為S25 Plus和S25都是鋁合金邊框 手感還是比不上Ultra那種頂級水準 而且S25 Plus和S25本來就是比較入門的旗艦 這幾年設計都差不多 但這次S25 Edge就是個全新嘗試 用上前所未見的設計 感覺蠻新鮮的 如果你其實沒那麼在意硬體極致 S Pen用不太到也不需要那麼多鏡頭 而且覺得S25或S25 Plus比較適合 是不是可以說它比較像入門款呢 所以Edge這次在視覺和操作感上都換新了
2025-05-30 14:58